梅雨季節,警惕小小稻薊馬成“大災”
- 發布時間:2019-03-14
- 發布者: 百度文庫
- 來源: 百度文庫
- 閱讀量:
通常所說的稻薊馬,是指屬纓翅目薊馬科和管薊馬科的稻直鬃薊馬、禾薊馬、稻管薊馬等昆蟲的總稱。
1、稻薊馬的特點如下:
1.1個體小,不易被發現往往“小蟲成大災”:
稻薊馬成蟲體長小于1.8mm,若蟲嫩黃白色、成蟲黑色;
晴天白天常潛伏在心葉內、葉舌葉耳處及秧苗被害后形成的縱卷的葉片內,夜晩或陰天全天均外出活動取食;穗期也有部分稻薊馬進入穎殼內,為害子房,造成癟粒;
稻薊馬的成蟲和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磨破植物表皮吸取汁液,為害輕微時葉片出現花白斑,為害嚴重時葉尖縱卷枯黃,全田呈蒼白色;心葉被取食嚴重枯死后會導致弱苗、分蘗枯死直至大苗垮稈,近年發現極個別為害嚴重的田塊甚至出現絕收現象;

1.2食性雜:
大部分種類以取食水稻、玉米、小麥、稗草、李氏禾等禾本科植物為主,亦可取食水生蔬菜、苜蓿、花生等;
1.3生育歷期短,世代重疊嚴重,繁殖速度快:
一般在25℃左右時,完成一代只需要15--18天:卵期4--5天,若蟲期7--9天,蛻皮3次,共4齡;成蟲壽命較長,產卵歷期最多可達20天,雄蟲少,每雌蟲產卵數常在50--150粒之間,雌蟲亦常進行孤雌生殖;
1.4不喜高溫:

天氣酷熱時,田間蟲口數量明顯下降;秋末以成蟲在稻樁、雜草中越冬;

稻薊馬為害導致全天垮桿
2、當前影響稻薊馬發生量的因子分析:
2.1當前氣候對稻薊馬的發生為害有利:
201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時間早、陰雨日多(如湖北今年5月極大部分地區的陰雨日總數在25天以上),極有利于稻薊馬的繁殖、為害;
2.2當前種植方式對稻薊馬的發生為害有利:目前水稻種植以直播和機插秧為主,秧苗嫩綠,易招致稻薊馬取食;
2.3目前農村勞力少,對田周邊的雜草鏟除清理力度小,給稻薊馬提供了良好的越冬、繁殖場所,蟲源基數大;
2.4天敵(如寄和蜂、部分瓢蟲等)數量不足;
3、綜合防治措施:
3.1、及時鏟除田邊雜草,減少稻薊馬的越冬場所和中間寄主;
3.2、健身栽培,提高秧苗的抵抗能力;特別是對為害嚴重的田塊,在噴藥防治后須及時補充肥料,促使秧苗盡快恢復生長;
3.3、加強田間調查,對達到防治標準的田塊及時噴藥進行防治:在苗期,用沾水的手掌在秧苗葉片上來回掃幾次,一平方尺內粘有5頭蟲或有5%以上的葉尖初卷;在大田分蘗期葉尖初卷率達10%并查到一定的活蟲時,都應及時噴藥進行防治;
3.4、常用農藥選擇:
畝用50%的吡蚜酮粉劑10克或25%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克或10%的烯啶蟲胺可溶性液劑8--10克等加20%的三唑磷乳油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;、畝用40%的福戈(氯蟲苯甲酰胺、噻蟲嗪)15--20克或80%的燕化掃飛(60%吡蚜酮+20%烯啶蟲胺)水分散粒劑5--6克加20%的三唑磷乳油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;以上配方還對螟蟲和飛虱有一定的防效。
1、稻薊馬的特點如下:
1.1個體小,不易被發現往往“小蟲成大災”:
稻薊馬成蟲體長小于1.8mm,若蟲嫩黃白色、成蟲黑色;
晴天白天常潛伏在心葉內、葉舌葉耳處及秧苗被害后形成的縱卷的葉片內,夜晩或陰天全天均外出活動取食;穗期也有部分稻薊馬進入穎殼內,為害子房,造成癟粒;
稻薊馬的成蟲和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磨破植物表皮吸取汁液,為害輕微時葉片出現花白斑,為害嚴重時葉尖縱卷枯黃,全田呈蒼白色;心葉被取食嚴重枯死后會導致弱苗、分蘗枯死直至大苗垮稈,近年發現極個別為害嚴重的田塊甚至出現絕收現象;

大部分種類以取食水稻、玉米、小麥、稗草、李氏禾等禾本科植物為主,亦可取食水生蔬菜、苜蓿、花生等;
1.3生育歷期短,世代重疊嚴重,繁殖速度快:
一般在25℃左右時,完成一代只需要15--18天:卵期4--5天,若蟲期7--9天,蛻皮3次,共4齡;成蟲壽命較長,產卵歷期最多可達20天,雄蟲少,每雌蟲產卵數常在50--150粒之間,雌蟲亦常進行孤雌生殖;
1.4不喜高溫:


2、當前影響稻薊馬發生量的因子分析:
2.1當前氣候對稻薊馬的發生為害有利:
201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時間早、陰雨日多(如湖北今年5月極大部分地區的陰雨日總數在25天以上),極有利于稻薊馬的繁殖、為害;
2.2當前種植方式對稻薊馬的發生為害有利:目前水稻種植以直播和機插秧為主,秧苗嫩綠,易招致稻薊馬取食;
2.3目前農村勞力少,對田周邊的雜草鏟除清理力度小,給稻薊馬提供了良好的越冬、繁殖場所,蟲源基數大;
2.4天敵(如寄和蜂、部分瓢蟲等)數量不足;
3、綜合防治措施:
3.1、及時鏟除田邊雜草,減少稻薊馬的越冬場所和中間寄主;
3.2、健身栽培,提高秧苗的抵抗能力;特別是對為害嚴重的田塊,在噴藥防治后須及時補充肥料,促使秧苗盡快恢復生長;
3.3、加強田間調查,對達到防治標準的田塊及時噴藥進行防治:在苗期,用沾水的手掌在秧苗葉片上來回掃幾次,一平方尺內粘有5頭蟲或有5%以上的葉尖初卷;在大田分蘗期葉尖初卷率達10%并查到一定的活蟲時,都應及時噴藥進行防治;
3.4、常用農藥選擇:
畝用50%的吡蚜酮粉劑10克或25%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克或10%的烯啶蟲胺可溶性液劑8--10克等加20%的三唑磷乳油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;、畝用40%的福戈(氯蟲苯甲酰胺、噻蟲嗪)15--20克或80%的燕化掃飛(60%吡蚜酮+20%烯啶蟲胺)水分散粒劑5--6克加20%的三唑磷乳油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;以上配方還對螟蟲和飛虱有一定的防效。